1欧元优配配件助手,就能在欧洲的一些城市能买到一栋房子。
而很多人现在的房产,未来也将会是这样的命运。
为什么我会这么说呢,因为现在只要你持有房子,几乎就是在亏本。
先别急,咱举个例子算笔账就明白了。
并且借助这个例子,我会在这篇文章里带你分析,房价的市场底到底在哪?到底怎么才算不亏本?
比如你买了一套价值1000万的房,想把它租出去赚收益,这个价位的房子现在普遍一年能收个12-16万的租金。
重点来了,我们拿这套房子一年能收到的总租金,除以这套房子现在的市场总价,再乘以100%,得到的百分比就是租金回报率。
算出来这个数大概在1.2%~1.6%。
这个数有什么用呢?我们想知道的市场底,可以用合理的回报率推算出来。
你想啊,投资房产毕竟有波动、有管理麻烦,它的净回报要是不能比买国债这种稳赚的收益高一点,谁还愿意折腾?
只有当回报够诱人,那些专业的包租公、包租婆们才会大举进场,而那个时刻,往往就是房价见底的信号。
目前一线城市的租金回报率普遍不到2%,再考虑到刨掉空置期、物业费这些七七八八的成本,到手的可能更少,而都有1.6%。
这意味着什么?持有房产的资金成本,已经高于租金回报。
所以现在如果你去投资房产,就算房价不跌,光是持有它,每年可能就在默默亏钱。
那问题来了,租金回报率到底多少才算合理?不至于亏本?
之前的内容里我们通过对不同城市的分析优配配件助手,给出了一个大概合理的区间,那么这个数到底是怎么来的?
其实逻辑不难懂,租金回报要想有吸引力,就是你收的租金,减去养房子所有的花费,比如物业、可能的税、房子本身的折旧损耗,还能覆盖房价波动、租不出去的风险,最后比存银行、买理财啥的更有赚头。
所以这个合理值的计算逻辑,就是要能覆盖这三个方面的成本。
首先咱们来计算一下持有房产的成本。
房子也是大件消费品,不是买了就一劳永逸的,它会旧,会坏,要维护。
就像你买辆车,开个十年八年,哪怕保养再好,价值也会大大缩水。
一套房子住几十年,最后残值可能非常低,参考国外那些一元房,这中间的损耗是不是成本?
我们放宽点,按房子70年后价值归零来算,平均下来每年相当于房子价值磨损掉大概1.4%。
然后是需要覆盖的无风险收益率,这指的是你把钱存银行或者买最安全的国债能稳稳拿到的利息。
去年这个时候,十年期国债收益率大概在2.3%。
但这一年来,为了刺激经济,央行降准降息没停过,这个无风险收益率也跟着掉下来了,现在只有1.6%左右了。
你的房子回报至少得能跑赢这个吧?
而且房子出租,难免有空置几个月的时候,或者遇到麻烦租客、房子突然要大修,这些都是风险。
地段好的地方空置风险低点,偏点的地方风险高点,咱们这里就取0.5%来估算一个市场上的整体情况。
具体你计算的时候,可以根据房子所在的城市、地段等进行加减.
三四线城市、地段偏、房子老优配配件助手,风险就高,补偿也得高点,如果是一线城市核心区,地段越好、房子越抢手,这部分可以放松一些。
把这仨数加起来:
折旧成本1.4%+当前无风险收益1.6%+风险溢价平均0.5%,
得出市场整体的合理租金回报率大概为3.5%。
公式有了,咱套回开头那个例子。
1000万的房子,年租金能收到12-16万左右,咱取14万,咱按合理租金回报率3.5%倒推回去:
14除以3.5%,得出合理价格在400万。
也就是说,从纯粹资产收益角度看,这套市价1000万的房子,它的理论市场底可能在400万左右,相当于现在价格要打个4折。
这数字太刺激了,房东们的心估计已经凉了半截。大家不妨也拿自家房子算算,看看房价距离市场底有多远?
当然,这只是一个理论上的参考值,回到现实中我们可以根据情况适当调整。
比如房子能不能真的撑到70年?
1979年中国内地最早的商品房开发项目深圳东湖丽苑,如今楼龄已超45年。
早在2020年,深圳就出台了房屋强制定期体检相关政策。
房子越老,折旧速度可能更快。
而且今年不少地方租金还在跌。
如果租金降了,要想让租金回报率达到合理水平,房价可能需要调整得更多。
但是也不用太悲观,我们仍然处于本轮降息的大周期里,利率每往下降一点,理论上房价的底部就能往上抬一点。
如果未来利率继续降,降到1%甚至接近零,那合理的回报率就在2.9%,那这个底还能再往上走到482万,大概是现在的4.8折。
这也是为啥国家一直在努力降息降准,除了刺激经济,也是在努力托住房价的底,防止它硬着陆摔得太狠。
再往大了看,整个房地产的游戏规则也在变。
一边大量建保障房、人才房,解决住的基本需求;另一边,让市场上的商品房往更高品质、更舒适的方向发展,满足住得好的需求。
这意味着什么?意味着大量的普通二手房、老破小、高层住宅,会逐渐失去金融投资的光环,回归到纯粹的居住消费品属性。
既然是消费品,它的价格就得看它本身好不好住、维护成本高不高、还有多少使用价值。
那些户型过时、配套老化、物业跟不上的房子,贬值的压力会非常大。
最后总结一下:上面这个回报率算法,是从纯市场、纯投资回报的角度,去推算一个理论上可能的价格底部。
它提供了一个观察视角和思考框架,但绝不是说房价就一定会跌到那个数。
现实复杂得多,政策干预的力度、地方的具体情况、大家对未来的信心、甚至国际环境,都可能让实际走势偏离这个理论底。
但有一点是越来越清晰的:房子作为过去二十年那种闭眼买都赚的神话投资品,时代已经过去了,它正在回归其最本质的居住属性。
未来买房,真得擦亮眼睛,精挑细选,考虑清楚是自住的需求,还是抱着投资的心态。
如果是后者,那风险意识必须得提到最高级别了。
弘益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